
吴昌明从事雕塑制作。
吴长明钢雕 图片提供:通讯员
诸天都市报健身讯(记者陈勇通讯员吴厚雄)10月13日,在周大福文化产业园的一间工作室里,吴长明盯着电脑上的3D珠宝模型。老鼠的运动轨迹和我小时候拿凿子的姿势很像:坚定、精准、劲道十足。这位孝感艺术家三十多年来带着他的凿凿和匠心,从孝感到武汉,从武汉到南方沿海。他在该国许多重要地方的粘土、钢铁和黄金雕塑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国家宝藏》金宝系列就是他制作的。
1997年,刚刚在家乡孝感掌握泥塑艺术的吴昌明跳槽到了湖北艺术学院伟力科技公司。当时给出的目标是在洛杉矶进行技术培训rge 格式的雕塑和工艺品。手中的泥土“乖乖”地在手掌里幻化成各种形状。在此期间,他明白了从“制作”到“教授”雕塑的路径,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二十多岁的吴昌明搬到了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亚艺模型工作室当雕塑学徒。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工作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他一次又一次地磨着手中的凿子。从模仿到创作,他逐渐在深圳雕塑界站稳了脚跟。次年,他从东莞鹤山工艺品厂搬到深圳巴蒂工艺品厂,再到金枝村珠宝、仇泰富珠宝。他手中的工具从粘土刮刀变成了钢塑焊枪和高大珠宝的高档雕刻刀。因此,他们的技能从“大开大合”“升级”为从大尺寸到小尺寸珠宝的“精致雕刻”。
多年在外打拼的吴长明心里始终有一种“湖北情结”。 2016年,他回到武汉汉正街,开设了自己的工艺品批发店,将在国外学到的技术和美学与湖北省工艺品市场融为一体。两年后,他带领一个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雕塑项目。京珠大地的文化底蕴,是他作品最独特的“背景”。全国各地展出的雕塑作品,总让人隐约看到湖北的壮丽风光和楚文化的灵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吴长明也顺应了潮流。 2020年,他成为一名3D艺术家,从“习惯手工技能”到“电脑技能”,他展现了练习生的能量,逐步探索建模软件,完美表达了三维度和细节感。传统雕塑与数字模型的结合。 2022年底,他加入周大福文化产业园,将珠宝设计与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他的作品已成为背井离乡、奔波全国的湖北工匠一张生动的名片。
目前,无论是大型钢雕,还是精美黄金首饰的微雕,吴昌明始终记得自己是孝感“工匠”。他常说:“雕刻行业非常注重实用性,就像我们湖北人一样,不要急于切割,只有稳定的气质才能做好工作。”匠心深植荆州,他的作品始终带有浓浓的“家乡味”。在全国艺术舞台上,悄然传递着湖北艺术家的坚韧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