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心 |中埃携手谱写文明互鉴新故事
作者:bet356官网首页 日期:2025/11/14 12:39 浏览:
新华社开罗11月13日电 中埃将合作谱写文明互鉴的新历史。许多中国游客参观新开馆的大埃及博物馆。中埃联合考古队将在埃及萨卡拉开启第四个考古季,共同考察古代人类文明。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穆罕默德·伊斯梅尔·哈立德表示,丰富的文化交流体现了埃中关系的密切性和深远影响。中埃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人文交流活跃。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埃及总统塞西,祝贺大埃及博物馆开馆,并表示:“两个文明古国正双向前进,两国人民越来越亲近。” “中国两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展览在中国持续受欢迎,“欢乐春节”、“茶与世界”、“国际华人日”等文化活动受到埃及等中东国家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日益活跃和广泛的人文交流正在搭建中埃、中阿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我们欢迎中国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 11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拥有4500多年历史的基奥普斯太阳船、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金色面具……4日上午,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开馆当天,中国游客王志国赶赴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部吉萨金字塔附近的博物馆参观。第一天参观人数约18000人,展厅内座无虚席。 “这是埃及的文化名片,”他说。 “当前,中埃两国不仅旅游、贸易往来蓬勃发展,文化交流活动也丰富多样。”大埃及博物馆馆长艾哈迈德·戈伊纳姆感谢习近平主席向塞西总统发来贺信,表示这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对两国人文交流的持续重视。 “大埃及博物馆是埃及送给世界的礼物,我们真诚地欢迎中国游客参观我们。”大埃及博物馆展览总监塔伊布·阿巴斯在贺词中表示。他表示,深化明朝国家与中国互学互鉴的愿望尤其引起他的共鸣。促进“跨文化对话”是大埃及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 “古埃及C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提到的“文明展”是上海的一次文化盛会,由上海博物馆和埃及文化遗产最高委员会共同主办,展览历时13个月,于今年8月17日结束。“这是埃及近20年来在全球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展览之一。”埃及最高文化遗产委员会秘书长哈立德表示,这个文化窗口将让更多的中国人近距离看到和了解古埃及文明。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海音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埃及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薛江担任策展人,他们分别是中埃萨卡拉联合考古项目的学术主任和中方组长。on是利用考古发现和研究促进文明互鉴的成功范例。 “很多文物都是中埃两国联合考古的成果。” “我们一直都在这里。”烈日下,狂风卷走了残破的古庙、残破的城墙。萨卡拉地区位于开罗以南约30公里处,是古埃及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这里有许多法老金字塔和贵族墓地。中埃萨卡拉联合考古项目的合作伙伴正在这里共同努力。 “沙漠很热,坟墓也很危险。”“环境恶劣,塌方时有发生,但我们会永远留在这里。”“有一天,我们在检查坟墓里的文物时,最上面的一层沙子突然塌陷,差点把我们变成现代的‘木乃伊’。”“气温有时会超过50摄氏度,狭小的坟墓很容易缺氧,需要带领团队成员爬进去。中国考古队在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顽强工作。2022年萨卡拉联合考古项目启动以来,利用中国团队带来的微标扫描、多光谱成像、三维重建等数字化技术,打造了萨卡拉遗址、最好的寺庙、中国长城等文物。利多总书记对中国团队提交的资料和研究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设备,但也从以发掘为导向的角度改变了考古学。”中埃双方积极创新考古合作模式,致力于组建涵盖各研究领域的考古和研究团队。在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基础上,共同构建联合研究项目、联合研究机构等机制。tes,联合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术交流平台。考古合作深入印证中埃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扩大。今年8月,中埃签署海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两国正在推动中国白鹤梁铭文和埃及罗达岛尼罗标尺的联合应用,以“保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埃及著名汉学家法尔贾尼对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电来得正是时候,凸显了埃及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体现了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法贾尼先生是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翻译过的中国经典著作有:论语、诗经、战国策,并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介绍给阿拉伯世界。他是第一位获得中国图书特别贡献奖的阿拉伯人。习近平主席2016年访问埃及时表示:法尔贾尼会见中阿友谊成就奖获得者并表示,近年来他着力翻译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书籍,办公桌上放着习近平主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印刷版。他说,博物馆是一个文化遗产。贺电内容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开幕式上对中埃、中阿交流互鉴的一贯重视和积极推动,将其作为传承历史文化、沟通世界的重要平台。他的过去和未来。会上,习近平主席回顾“中阿文明相互珍惜,谱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故事”,并强调要“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并强调。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回复阿拉伯杰出艺术家代表,提出“共同谱写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方愿同阿方一道,促进人文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开创不同文明互鉴的新时代典范”,并倡导建立“中阿合作论坛”。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前文化和青年部部长卡瓦·马哈茂德对此深感悲痛。他表示:“伊拉克派遣文物修复专家来华交流培训,正在推动伊拉克文物修复工作。”鉴于中国通过文明交流克服文明异化、通过文明互鉴克服文明冲突、克服文明优越性的中国理念通过文明的宽容,我相信马哈茂德先生完全同意重视文明的力量,特别是在中东,新的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了严重打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观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互学互鉴,可以为长期解决加沙地带困难注入正能量。第二次中阿领导人峰会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行。随着我们感情纽带的不断深化,跨越山海的往返次数的增多,一定能够为中阿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描绘出新的美好图景。